三个方法有效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2024-12-31
时间是最公平的存在,英国著名教育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曾说:“对任何人来说,时间是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

时间又是千姿百态的存在,正如川端康成所说:“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每一天”。

为什么同样24小时,有的人能够齐头并进风生水起完成各项任务,有的人却只能在浑浑噩噩中一事无成?

《高效24小时:工作生活平衡的时间管理》一书作者池田贵将是日本领导力、行为心理学研究者,书中通过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引导我们既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和学习,又能追求身心的惬意和满足,可以说是高效能认识关于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宝典。

好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将时间为我所用,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能成为时间的掌控者,作者通过以下三点告诉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时间能够更充分的运用。

01.可视化时间进度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每次放长假都给制定好计划,想在假期充实自己,结果往往是稀里糊涂的过完,依旧一无所获。

为什么明明制定好计划,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呢?答案是你不了解自己的时间消耗在什么事情上,如果不记录的时间,就难以发现实际花费的时间超乎想象。

长假期间,你是否在短视频中流连忘返,是否在刷剧、游戏中乐不思蜀,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温迪.伍德针对这类现象提出:”人类的60%的行动都是无意识的”。

为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最好的方法是将时间可视化。简单的说就是让时间的流逝有迹可循。

在选择可视化的工具上,有的人喜欢选择纸质笔记本,有的人习惯运用电子表格,有的人还利用时间管理APP,无论何种方式只要是真实记录都是对时间的敬畏。

记录时间是运用时间的第一步,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我们需要通过记录去复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通过“贴标签”的方式,看到自己如何支配时间。

02.学会设计时间

过去我们谈论时间管理只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思路——“如何尽量延长身心满足时间”。

你一定不希望人生仅仅只为工作奔波而忽略了家庭,亦或是时间消耗在柴米油盐的家庭琐事中而放弃最初的梦想。

无论多么忙碌,如果不能保证私人时间,就无法感知幸福感,作者在日程安排和设计中提到以下三个方法:

第一每天安排5个小时的私人时间。私人时间是让人感到快乐的时间,如果无法感受快乐则无法感受生存的意义。在私人时间中学会设计预留做自己事情,保持一丝“想做的心情”,还能养成工作不拖延的好习惯。

第二安排晨间时光高效工作。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曾在书中写道:“人的大脑黄金时间是起床后的三个小时”,此时做好设计确保最消耗精力的工作能够优先完成,结果显示需要晚上加班3小时的工作,早晨1个小时即能完成。完成任务后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能够让你的工作更有干劲。

第三安排周末进行有效复盘。以目标为导向的行动一定要难易适中,书中提到一周为单位较为合适,总能让人感觉今天没有完成还是有挽回的机会。